氯化鈣生產工藝:酸法和堿法的介紹
現在氯化鈣廠的生產工藝,可分為兩種,一種是酸法,另一種是堿法。
1)用酸法生產氯化鈣的工廠,大多位于多山地區。用石灰石和鹽酸根據化學反應制得氯化鈣。
酸法工藝流程:將鹽酸和石灰石粉按比例投入反應缸,調PH值,去除各種雜質。
2)用堿法生產氯化鈣的工廠大多位于鹽化基地,因為采用的是純堿廠的洗堿液。
堿法工藝流程:原料洗堿液-復曬-蒸發-濃縮-制鈣塊。
用上面的兩種方法制得鈣塊后,后面的加工兩種方法沒什么區別。
根據不同的流程和方法,可分別制得粉狀,塊狀,粒狀,球狀氯化鈣。
制得無水氯化鈣的方法都是經過烘干脫水的工序。

氯化鈣有堿法和酸法兩大生產工藝,下面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氯化鈣的兩大生產工藝:
1、堿法:即索爾維法制備碳酸鈉的的副產品:
Ca(OH)2 + 2 NH4Cl → CaCl2 + 2 NH3 + 2 H2O
2、酸法:由碳酸鈣或石灰石與鹽酸直接反應制得:
CaCO3(s) + 2 HCl(aq) → CaCl2(aq) + CO2(g) + H2O(1)
1、環保:堿法能夠處理掉洗堿廢液,如果不用氯化鈣這條路來處理掉這些廢液,將會造成大的生態災難。堿法的環保意義非常重大。而酸法在消耗掉大量鹽酸的同時要消耗掉大量石頭,這本身就不是最佳的一條路子,而環保是大方向,是大勢所趨。
2、質量:二者的產品質量略有不同。酸法有些發紅,而且采用固態的石頭,本身就容易雜質多。有的因使用副產酸或廢酸造成氯化鈣含有其它有機雜質,如果要處理掉這些雜質,將增添部分設備,工藝路線延長,增加崗位和人員,也要消耗一些其它輔助材料,這樣會增大成本。堿法生產的氯化鈣雜質很少,質量好。
以上就是氯化鈣的兩大生產工藝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